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:文明的养成重在法德共治

中公教育   2023-05-26 00:47:08


【资料图】

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”文明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。但文明的养成“路阻且长”:遛狗不牵绳,粪便不清理的现象屡见不鲜;采挖景区植物,攀折花木的行为层出不穷……究其根本,在于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道德准则的制约,不仅不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,更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。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文明的养成,需要法德共治。

穿好法治“绣花针”,绣织文明养成“幸福花”。法者,天下之准绳也。北京市施行文明行为促进条例,对以往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梳理,总结,深化,明确了各领域中的不文明行为,同时明确了值得倡导的文明行为,通过多形式,多渠道,多媒介的宣传方式,让条例走进千家万户,遍布大街小巷,提高了市民文明素养,形成了文明你我他,幸福靠大家的氛围,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,推动了核心价值观建设。道虽迩,不行不至,事虽小,不为不成。要以完善法律法规为“轮廓”,密织文明养成之“针脚”。

点亮德治“长明灯”,照亮文明养成“前进路”。文明养成不仅关乎百姓的身心健康,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,更关乎国家的形象、民族的气节。然而,现实的状况与理想渐行渐远:高空抛物、乱穿马路、噪音扰民、公共场所大声喧哗,景区随意刻写“到此一游”……这些问题比比皆是。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,有浅层次的因素,也有深层次矛盾。表面上看是个人素养不高,个人素质的低下,深层次却是缺乏公共道德的约束。长此以往,不但会激化社会矛盾,有损于政府的形象,也会影响官民鱼水之情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要加强道德的约束,助力文明养成迈上新台阶。

大鹏之动,非一羽之轻也;骐骥之速,非一足之力也。文明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,需要我们发挥钉钉子的精神,从法治上下功夫,从德智上做文章,一步一个脚印,扎实推进,久久为功,驰而不息,在文明养成的道路上蹄疾步稳,让文明养成的巨轮行稳致远。

[ 最近更新 ]